2015美網過後

mm81.jpg

                         小王子鎮樓(只是不知這位是兄或弟)

   

 費爸走出了2013年的低潮,14年亮眼的成績及溫網打進決賽,讓我們充滿了,可以再奪大滿貫的希望,如費迷所說,第15,16,17座是創更高峰的歡欣,而”18”卻是對網球的信念和奮戰.


mm82.jpg

 

 

[北京晨報記者 葛曉倩]13不敵小德,費德勒的第18個大滿貫冠軍獎盃依然在路上。但這場比賽並沒有讓瑞士天王和他的支持者們單純地沉浸在失望當中,因為他們知道即使已經年滿34歲,但他在本屆美網所表現出來的狀態仍然讓人對未來保有期待。

   費德勒和德約的這場美網男單決賽打了4盤,如果不是在關鍵分上把握得不夠好,他原本有機會拿下整場比賽。

  如果只是看賽後的技術統計,你會發現在很多環節費德勒都是佔有優勢的。例如他的一發成功率為64%,高於對手兩個百分點;他的ACE球有11記,對手只 有3記;他的制勝分為56個,比對手多了19個;他的接發球得分率為39%,對手則是38%。只是他沒能像今年法網決賽時瓦林卡所表現出的那樣——既火力 全開,又控制住自己的失誤。

  決賽費德勒送出54記非受迫性失誤,比對手多了17個。而在關鍵的破發點把握上,他漏掉了19個,只破掉了德約4個發球局。反觀塞爾維亞人,他在破發點和破發球局的數字分別為136。如果在接下來的比賽中瑞士人能夠在關鍵分上提升專注度,他仍然可以在五盤三勝制的比賽中擊敗穆雷甚至德約,繼續改寫自己的大滿貫紀錄。

   儘管已經被很多人看做是“史上最佳網球運動員”,但費德勒並沒有躺在榮譽簿上睡大覺。從早年間的發球上網到後來的攻守兼備,瑞士人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從未停止過嘗試和進步。

   2005年費德勒和阿加西的美網決賽,他和身為底線高手的後者在相持中不斷調動對方,試圖打出制勝分。那場比賽讓人血脈賁張,《紐約時報》直接將其定性為“當今網壇底線對攻打法的雛形”。而在比賽中有一記讓評論員約翰·麥肯羅驚呼“羅傑你是怎麼打的”的那一球,其旋轉的速度和落點更像是納達爾在羅蘭·加 洛斯打出來的。

   這就是費德勒,原本可以靠天賦打球卻偏偏要靠悟性,他從對手身上學習不同的技術,將自己的網球哲學運用到比賽當中。當然,他本身也從未停止過對新技能的研發——今年美網他的“羅傑的偷襲(Sneak Attack by Roger)”就嚇了對手們一身冷汗,這種迅速進入場內迎擊對手發球進行半淩空抽擊的方式。

   在和德約的美網決賽中,現場觀 眾幾乎一邊倒地都在支援費德勒,甚至會在前者發球失誤時送上噓聲。儘管他們非常明白這不符合觀賽禮儀,但為了費德勒他們已經不在乎了。這種全情投入讓塞爾維亞人羡慕不已,他在賽後說自己理解球迷的行為,也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像對手一樣贏得這樣的待遇。

   但是不管在紐約拿多少冠軍,在大滿貫數量上有沒有追到17個,費德勒都只有一個。在他之前,很多天王級球員到了30+之後專注度都會大幅度下滑,加上受年齡增長所帶來的移動和體能問題,他們都會選擇急流勇退。但瑞士人不甘心這麼早就去打元老賽,他還想要更多的大滿貫冠軍,還想要一枚奧運會男單金牌,還希望能夠在球場上抱著雙胞胎女兒和兒子 一起分享勝利的榮光。

   所以,人們才會常常看到他在各種比賽之前說“現在的我比5年前還要棒”,才會在失利後許諾現場的支持者:“明年我會回來!”有人因此而管他叫“費得瑟”,但這種得瑟更多的是來自於對自我的肯定和對贏球的渴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ttw 的頭像
    ttw

    看看

    t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